抛砖引玉 下一代数据中心的虚拟接入技术VN-Tag和(7)
31、Fear 于 2011-01-17 10:03 下午 写得很好,但我有疑问,VN-tag如何表示虚拟机的Mac地址,从文中描述看,传到上联交换机的IP包为网卡Mac+vif_id,网卡Mac表示物理网口,vif_id表示绑定在该物理网口的虚拟网口,如果虚拟机被迁移至另一台物理机上运行,路由如何修改?IP协议修改了,虚拟机如何跟外网通信?
32、libing 于 2011-01-18 12:00 上午 To Fear
VNTag本身是不携带MAC信息的,对现有的vMotion流程也不产生影响,VNTag解决的网络侧对虚拟机的识别和管理问题。
就我的知识范围,虚拟机迁移后,还是需要通过ARP更新来实现正确寻址。
33、旁观者清 于 2011-01-18 12:49 上午 To Cius:
Cisco在协议标准化方面对行业的贡献非常之大,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既然是商业公司,毕竟不是研究机构或者慈善机构,必定有其特定的商业目的,不会做亏本的买卖。Cisco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标准化方面,或者说是抢得先机,目的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就是要早一步抢占这块细分市场,形成对后来者的技术垄断,如果没有反垄断法的制约,天知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呵呵。效果很明显,Cisco也是领导行业标准化的最大贡献者,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举个在中国最简单的例子,想当年中国的整个金融行业就一种路由协议,EIGRP,放眼望去,都是Cisco的设备。华为搞一个EIGRP,被Cisco给告了最后不了了之,一些其他厂商(我就不点名了),现在还私底下维护EIGRP的代码和功能,为了能在某个网点可以和Cisco的EIGRP互通。近些年,在其他厂商的集体抗议和抗争下,OSPF才得以进入到中国的金融行业网络中…
34、旁观者清 于 2011-01-18 12:58 上午 To Xie
TRILL是Layer 2 multi-path的“标准化”实现版本,如Da Vinci所言,是Cisco主推的基于二层网络的基于Mac地址进行“路由”的协议,用了ISIS的协议扩展。Cisco私有的实现叫FabricPath,其实和TRILL几乎完全一样。
目前处于Draft状态,想法很好,感谢Cisco的不断创新,不过,至于实际可用性还有待未来市场的考验。
35、libing 于 2011-01-18 1:07 上午 To deltali & Tanglin
Palo除了能配合ESX实现direct I/O,还有一种hypervisor pass thru模式,这种模式也能一定程度地降低CPU负载,增加I/O吞吐,同时保持vMotion等高级功能
36、Lucifer 于 2011-01-18 1:17 上午 passthru模式其实是direct i/o的延伸,本质上是vt-d和sr-iov的配合,网卡本身提供多个logical function(就是多个小的虚拟网卡),然后通过vt-d映射到虚拟机里面。esx本身通过一个驱动模型来解决vmotion迁移到不支持这些技术的机器上的问题
37、Jack_Wang 于 2011-01-18 5:38 上午 虚拟机里分配virtual function ,加载对应 virtual function driver, 与 vmm 中的 physical function driver 通信
38、metal1011 于 2011-01-18 8:35 上午 关注下技术新动态
39、Lucifer 于 2011-01-18 10:16 上午 嗯,是virtual function
40、Lucifer 于 2011-01-18 10:22 上午 虚拟机的virtual function driver不需要和physical function driver通信,是直接和virtual function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