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下一代数据中心的虚拟接入技术VN-Tag和(6)
21、xie 于 2011-01-17 7:04 上午 不知道CISCO针对TRILL是什么解决方案
22、tom 于 2011-01-17 5:50 下午 好文,必须要顶
23、tom 于 2011-01-17 5:59 下午 猜测一下结果,VEPA将会赢得胜利,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前途,就如EIGRP一样。。。。。。
24、cius 于 2011-01-17 6:46 下午 to 旁观者清
实际上你说的OSPF是Cisco除了BGP外贡献最大的标准协议之一。从对RFC的贡献看,Cisco从来不想做一个“垄断的协议”(这和当年IBM、DEC和HP有多么大的不同啊),Cisco只是想抢先推出一些标准,并试图放到IEEE和IETF上公开,不过想在这些领域抢得先机而已。若说垄断,凭着现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直接出私有协议不就完了,象水果公司的OS那样。
25、cius 于 2011-01-17 6:49 下午 to libing
Palo绕过Hypervisor实现VM直接驱动的I/O,这可是大大的性能问题,想想现在那些I/O密级型的应用
26、cius 于 2011-01-17 6:49 下午 to libing
Palo绕过Hypervisor实现VM直接驱动的I/O,这可是大大的性能改善(Hypervisor Bypass),想想现在那些I/O密级型的应用
27、cius 于 2011-01-17 6:54 下午 to tom
现在很难说,和EIGRP最大的不同是,Cisco当年不同意公布EIGRP协议,而802.1Qbh从一开始就是开放的。而且Cisco进可攻、退可守:进,可以推行干干净净的虚拟化接入方案802.1Qbh,不增加用户部署的管理负担(Spanning Tree快在数据中心死了);退,可以非常容易支持Qbg,和大家一样不就完了
28、tang ling 于 2011-01-17 7:29 下午 to Cius,
关于绕过虚拟Hypervisor,直接读取I/O的技术意义,对VN-LINK等技术有重要的间接推动作用. 毕竟, “Palo卡的vNIC技术,配合VN-Link以及VMWare的Hypervisor Bypass技术,可以让网卡流量不经过CPU和Hypervisor,完全交由Palo网卡直接硬件处理。这样能带来带宽吞吐30%的性能提升”。
http://www.cisco.com/en/US/solutions/collateral/ns340/ns517/ns224/ns944/white_paper_c11-593280_ps10279_Products_White_Paper.html
但是,从实际看,包括同虚拟化厂商的沟通,坦率说,现在还没有killer级应用,必须用direct I/O;就客户而言,国内也极少有实际部署direct I/O案例。我了解只有个别类似于涉及视频编辑的应用,可能会考虑。
因此,如果你这边有关于Direct I/O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可否分享一下~
29、deltali 于 2011-01-17 7:48 下午 采用Direct I/O的话,首先会对live migration造成影响。这个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不知道现在这方面的问题解决的如何了?
其次跟嵌入式设备不同,在服务器虚拟化这边,还是要尽量避免让虚拟机直接控制硬件。
30、Da Vinci 于 2011-01-17 9:42 下午 To xie:
TRILL就是Cisco在推的,与之对应的是IEEE在推的802.1aq(SPB)。这两个方案都是为了解决STP带来的问题而提出的。感觉TRILL更正统一些,因为是Perlman大妈主导的,当年也是她搞的STP。但目前TRILL的标准里边都没有OAM相关的内容。而SPB由于完全继承QinQ和PBB,分成SPBV和SPBM两种模式,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以太网的OAM那一套东西。但是这里又把PBB/PBT这个边缘化了的东西给弄回来了,好不热闹。现在TRILL和SPB都还是draft。
至于后边怎么发展就拭目以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