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如何实现从物理到虚拟基础架构迁移?(
在进行小型企业基础架构虚拟化的进程中,看上去让一切井然有序地运行起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个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其实是把所有预算综合在一起,然后用有限的资金去选择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而开始着手进入虚拟化则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从物理基础架构迁移到虚拟基础架构,最重要的是,必须在迁移某台机器或者在投入生产之前,甚至在你开始测试之前,确保所有的部件都准备就绪。就像组装一张从宜家买的桌子一样,在进行安装之前把所有的工具都准备好,这样会让工作进展得更为顺利。所以,在进行这次艰难的虚拟化之旅之前,确认准备好每一件必备的东西,这会让整个过程更为顺利和快捷,也会大大提高成品的质量。
为此,充分认识你所选择的虚拟化方案的功能和局限性至关重要。在某些情况下,有限的预算可能不能让你享受到一些高端的功能,所以你必须对这些功能进行了解以后做出合理的让步。
例如,你可能会需要主机之间的实时虚拟服务器迁移许可,但是可能就要舍弃自动负载平衡或者高可用性,或者不得不放弃高级内存优化和类似的功能。
在第一种情况下,你需要在多台物理主机中间手动平衡虚拟服务器,并且手动连接和重启这些服务器需要关闭一台物理服务器。在后一种情况下,你就需要为每台物理主机准备更多的内存否则高级内存共享就无法使用。
还有一些其它的例子,不过以上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在规模较小的基础架构中,缺少这些功能可能无关紧要,因为由于虚拟服务器的数量较少,而且它们一般不会遇到负载不平衡或者高变量的工作负载。无论怎样,在开始工作之前,对你手里的东西做一下充分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建设网络
拥有足够的物理服务器马力、以太网交换机和足够的存储是极为重要的。在市场上有很多物美价廉的存储设备,它们可以处理虚拟化的工作负载以及多核服务,而且他们的价格非常合理。
如果可能的话,无论选择何种方案,你最好是都有一个合理的冗余方案,比如冗余电源供给和给予保护的冗余磁盘阵列(RAID)水平,至少是RAID5。如果基础架构非常小,没有什么存储共享计划,那么为物理主机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配备电源支持的磁盘阵列控制器就非常重要了,最好是选择位于服务器内部的RAID6。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放弃了共享存储,那么你就无法利用类似于实时迁移的功能,你也不能快速启动依存于故障物理主机内本地存储的虚拟服务器。此外,在以太网交换器方面,确保你的交换器能够链路聚合。
一旦处理好这些问题,建设网络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对于一个共享存储的解决方案而言,每台物理主机都应该有至少四个网络接口:两个为故障转移配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切换到备份系统;另外两个则是为前端的链路聚合而配备的。对于非共享部署,你可以只选择两个聚合的前端接口。
为了预防任何单线的故障,你应该像配置多条网络连接路线一样配置存储阵列。
一旦网络建设完成,你就可以准备在物理主机上着手进行虚拟化,然后在合适的时候把它连接到你的共享存储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