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大不同 VDI与IDV上演生死对决(1)(3)
VDI vs.IDV
桌面虚拟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虚拟化技术,根据Entelechy Associates于2011年3月开展的桌面虚拟化调查,我们发现,影响桌面虚拟化部署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
· 73% 提高业务敏捷性
· 68% 削减运营开支
· 55% 提高管理桌面的一致性
· 52% 降低资金支出成本
· 44% 减少能耗成本
· 30% 是公司绿色环保计划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应用的不断增多和存储、内存等面临的重大挑战,VDI并不能胜任未来业务需要,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很多大型企业的核心应用可能有上百种,应用总数多达上千个。服务器托管的VDI解决方案需要考虑所有这些应用。在许多情况下,从支持传统Windows桌面环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并不适用于服务器托管的VDI的支持,同时需要经常使用新的专属应用包和部署工具。而许多此类工具相对不成熟,很难与所有现阶段使用的应用兼容。
另一方面,随着项目从试行阶段进入生产推广,面临的障碍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扩充存储基础设施,以支持服务器托管的VDI环境。Microsoft Windows是被设计在有处理器、内存及自身的本地高性能、低延时硬盘的专用电脑上运行。 在一个服务器托管的VDI环境中,数据存储被重新安置到集中存储 (SAN),这很快会成为性能瓶颈。服务器内存消耗也是一个主要挑战,尤其当用户同时打开许多应用时,这种问题会更加突出。而服务器中的存储器和内存要比普遍个人PC中内存和存储设备昂贵 许多,形势也就会更加严峻。
当几乎同时开启或登录大量桌面时,存储负载(使用IOPS计算)将急剧增加,这会导致存储器和桌面无响应。通过部署固态硬盘或高性能闪存缓存控制器,或增加磁盘主轴数量实现并行处理读/写活动来增加IOPS。但是,这些方法最多只能部分解决存储问题,并可能使每个桌面的存储成本增至1000美元以上。
VDI还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那就是用户体验问题。即使范围最宽广的远程显示协议也无法完全掩饰低带宽、高延时网络连接的影响。如果无法确保网络性能始终符合要求,将导致无法接受的用户体验。用户移动性也带来挑战。VDI要求具有始终能返回托管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在移动通信服务较有限的地点,实现起来也比较困难。
IDV vs.VDI架构对比

IDV vs.VDI性能和成本对比
而IDV却不会有这么多弊端。在不进行大量资金投入,不对现有桌面管理实践做大规模改造,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通过IDV即可获得桌面虚拟化的优势。借助IDV,各机构无需基础设施的投入便可快速而方便地开展桌面虚拟化。
IT人员能够对单独的中央映像进行更新,并将其提供给可最佳执行的用户设备。 本地执行还允许离线使用,可实现更大的移动性。如果用户希望利用平板电脑而非普通电脑访问其工作环境,双向同步可确保中央映像保持最新状态。如果用户的带内网络堆栈出于任何原因受损,可使用英特尔博锐技术提供的OOB管理模式或客户端hypervisor快速恢复正常运行,而无需技术人员亲自到场。
如果说服务器托管的VDI为普及桌面虚拟化应用铺平了道路,那么IDV就是以更低成本、更简易推动这种桌面虚拟化应用前行的强劲动力,并为用户切实带来诸多益处。

IDV不断增长的生态环境
目前,已经有包括Virtual Computer在内的多个智能桌面虚拟化领域的市场领导者,为新一代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发力。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分享按钮